您好欢迎光临77365体育在线

滨州招商局图标
山东滨州临港产业区
2017-01-20 09:39:55 来源: 作者: 【 】 浏览:1172
一、园区简介
山东滨州临港产业区,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腹地,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版图面积52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170.5公里,是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是滨州市北海新区建设的前沿,与天津滨海新区相距200公里,是对接天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是东西承接胶东半岛和京津冀都市圈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山东滨州临港产业区坚持生态优先、海陆一体、科技创新、城乡统筹、重点带动的发展原则,根据规划区用地现状特点及综合交通格局,在充分合理地利用本区土地资源,保证最佳生态环境基础上,构建“一带、两轴、三区” 的总体空间发展格局。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清洁能源、临港修造、原盐生产、油盐化工、精细化工、金属材料、皮革制造、生态造纸、海水养殖、沿海旅游等十大产业板块。境内已建设国华瑞丰、龙源风电新能源两个大型风力发电项目,形成500MW风力发电规模。投资300亿元的汇宏新材料建设,已注册成立汇宏新材料、滨北新材料和沾化魏桥港口物流3个公司,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3000亩,调整土地利用规划6000亩,环评通过省市环保部门批复,12个3000吨级泊位码头已完成规划设计。总投资20亿元的永太药业、总投资10亿元的国昌精细化工、投资8.8亿元的润峰光伏发电、投资6亿元的魏桥物流码头等项目扎实推进,带动了北部沿海项目加快集聚、产业快速膨胀。依托临海临港的区位优势,引进腾达船舶修造等一批船舶修造项目落户临港产业园。拥有原盐生产企业14家,原盐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溴素生产企业9家,生产能力5000吨。全区拥有养殖水面40万亩,全年生产对虾500万斤,梭子蟹100万斤,各种鱼类2000万斤。滨海旅游快速发展,现已形成了盐田风光、油井夕照、“渔家乐”、温泉洗浴、临海垂钓、海天大道赏景、防潮大堤观潮、土岛观鸟等十大旅游景点。
山东滨州临港产业区将打造成集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新能源示范基地、油盐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新兴临港产业区和滨海综合休闲度假区、商业居住、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生态旅游为一体的黄蓝经济示范区、山东省北部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沾化县北部经济中心、滨水生态型经济新区。
二、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以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蓝黄融合、陆海联动、集约发展、加速超越”的工作方针,强力实施“突破海上”战略,突出一个特色(生态),叫响一个口号(黄河三角洲主战场),抓住三个重点(生态建设、工业兴区、民生事业),实施四个保障(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城乡发展),转型提升,加快超越,着力打造产业发达、生态和谐、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城。
三、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观念,注重生态涵养,合理界定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把生态保护优先贯穿经济建设的始终,做到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
坚持海陆一体。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临港产业和关联产业,实现港口与城市规划相互衔接,港口与城市功能有机统一,推动港城联动发展。大力推进陆海产业联动发展、生产力联动布局、基础设施联动建设、生态环境联动保护治理,形成科学开发资源、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坚持科技创新。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快转型提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实力,推动经济发展由粗放增长型向集约效益型转变。
坚持城乡统筹。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形成空间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坚持重点带动。立足区域发展现状,以港口为依托,突出抓好重点区域、优势产业、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全力推进,促进临港产业区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四、总体布局
根据滨州临港产业区(沾化县)的战略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按照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统筹的原则,优化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形成“一带、两轴、三区、十五大功能分区” 的总体框架。
“一带”,即创业大道发展带,贯穿临港产业园的南北主要发展带,并将滨海临港产业集聚区、临港核心服务区与城北临港产业集聚区三大分区串联起来。
“二轴”,即环渤海高等级公路和铁路货场连接线,及沿两条线路形成的临港产业园两条横向发展轴线。
“三区”,即临港产业核心服务区、临港产业集聚区、滨海产业集聚区。临港核心服务区位于环渤海高等级公路南侧,徒骇河以东,主要功能包括行政管理、科技研发、生态居住及文化休闲。临港产业集聚区位于临港开发区北部,紧邻渤海,重点发展海洋物流业、海洋休闲旅游业、海洋生态养殖业、新型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业等。滨海产业集聚区位于临港开发区南部,紧邻荣乌高速,重点发展油盐化工业、铁路物流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十五大功能分区”,充分考虑总体功能布局,将三大园区细化为十五大功能分区,分别为:海洋物流区、海洋生态养殖区、金属材料产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新能源产业区、滨海产业园区、生态涵养区、商业商务中心、生物医药产业区、文化创意产业区、铁路物流区、绿色食品产业区、城北化工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区以及装备制造产业区。
五、功能定位
黄蓝经济示范区。整合土地和海域资源,不断提高集约用地、用海水平,立足当前发展机遇、发展优势、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和海洋经济,把滨州临港产业区(沾化县)建设成为全市黄蓝经济示范区。
山东省北部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实施重点企业示范工程,推广循环生产模式,加快构筑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打造环境友好型产业集群。以临港产业区为核心,依托海洋资源,全力打造黄河三角洲地区重要的海洋化工、临港物流、新型能源基地。
沾化县北部经济中心。高标准规划建设临港产业园区,打造油盐化工产业集群、金属材料产业集群、现代海洋制造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高效农业基地和现代海洋服务业基地,力争用10年时间,将北部临港产业区打造成沾化县北部经济中心。
滨水生态型城市新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集行政办公、商业居住、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核心服务区,突出高效生态理念,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力争把滨州临港产业区(沾化县)建成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和滨水生态型城市新区。
六、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高度融合,形成竞争力较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沾化县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新落户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50家以上,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亿元以上。
到2020年,经济总量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速度,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200亿元。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加强,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滨海新城。
七、基础设施
坚持“沿海开发,基础先行”。在道路设施建设上,全长58公里的滨海大道于2013年9月份实现全线通车,打通了从县城到沿海二期防潮大堤的通道,将原来两个半小时的通行时间缩短为40分钟。升级改造大义路12.8公里,富大路到滨海大道的连接线全线修复。2013年12月6日奠基开工的创业大道目前已完成一期、二期工程,三期工程正在规划设计,竣工通车后将全面拉动临港产业开发,打造北部沿海直通滨州市区的交通干道。在港口设施建设上,一级渔港、裕泰港务与正在建设的魏桥港口物流互为补充,魏桥港口物流在去年收购天马船舶基础上,新开工的6个3000吨级泊位正在紧张建设,炜烨集团6×5000吨级通用泊位正在办理立项手续。在水利设施建设上, 2013年9月份开工建设金沙水库,南库区已投入运营,北库区土方工程完工,整个工程竣工蓄水后,将为园区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24公里的二期防潮大堤于2014年年底石坝及土方工程竣工合龙,沿海陆域向海又推进了5公里,为园区开发筑牢了更加坚实的屏障。在热电燃气设施建设上,汇宏新材料4×60MW热电厂机组投产运营,8×350MW热电厂1、2号机组在建,可提供充足的热电资源。境内拥有220KV 、110KV变电站各一座,35KV变电站三座,魏桥创业集团投资7000万元铺设供电线路17公里,与2013年11月18日开始供电,实现了魏桥创业集团内部电路的大联网。新奥燃气供气管线正在规划。


】【打印繁体】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